惠城区社区康园中心目前共有16间,其中有2间为民办康园。公办康园中心提供免费康复、托养服务,接受服务的残疾人统一实施“会员制”管理,并有交通补贴和购买意外险等福利;目前在园接受服务的残疾人有307人。
中心主要是为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及其他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护理、运动功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通过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下面
分享一个
康园会员的故事
基本情况
会员B,肢体残疾二级,因做过2次开颅手术,导致肢体残疾,手脚不协调、手部乏力。
B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家里共有3口人,他和爸爸妈妈关系都很好,平时爸爸在外工作,养家糊口,妈妈则在外婆家照顾外婆。B和爸爸一直居住在老房子里,居住条件和环境都很一般。B日常走路有点不方便,不能走太远的路。
进入康园前,B的状态是怎样的?
没来康园之前,B每天都呆在家里,不出门,不跟别人交谈,除了父母,没有与其他人接触,更没有朋友。B的爸爸多次希望B能够来到康园参与集体活动,B也有来过康园体验过,但是还是选择呆在家里。我们去家访的时候,看到B头发很长、胡须没刮、精神面貌差。
B是什么时候成为康园会员的?
经过工作人员的多次家访和鼓励,B终于在2020年11月开始来到康园,参与康园的各项事务(如打扫、擦桌子、搞卫生、做手工等)。
B刚进入康园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刚来的时候,B需要家长接送,我们鼓励他自行走路来康园。B表示怕狗,工作员告诉B遇到狗的时候不要怕,不要跑,停下来就可以了。刚开始工作员让家长接送一段时间,让B适应后,慢慢地学习自行前往康园。一段时间后,B开始尝试自行前往康园,后来,B能够独立的来回康园,进步很大,我们也替他感到开心。
B进入康园后,有什么变化?
自从来到康园,B开朗了很多,从不会做手工、不会打扫卫生、不敢独立出门,到现在的每天都会做手工、搞卫生、独立来回康园,而且精神面貌也改善了很多,人都精神多了。B每天来到康园有说有笑,非常开心。在康园,他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互相帮助,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B真正从不愿意走出来,不愿意接触其他人,到现在来康园参与集体生活,改变很大,而且现在整个人也积极和精神了很多。
B与康园的其他成员相处的好吗?
B与康园人员(管理员、社工及其他康园会员)日常接触情况较好,每天来到康园,都会和大家打招呼、聊天,B也能与康园其他会员一起合作完成一个手工,互相帮助。
B喜欢参加康园的活动吗?
来康园半年多,B很喜欢参加社工组织的活动,参加过游戏互动、学习过马路、坐公交车、每天做广播体操、康复训练、生日会、外出就餐体验活动等。每次开展活动,B都积极参与,他也和工作人员表示过参加活动非常开心。
社工帮助 会员成长
社工服务心得
在服务过程中,
首先,是不放弃。不断的努力、多次家访鼓励服务对象走出家门。
其次,不要把残障人士当做是弱势群体,相信他们的潜能。循序渐进的引导服务对象一个个改变。不能着急,慢慢来才能走的更快。
最后,放手是最好的爱,家属配合工作人员,放手让他们去体验社会和生活的点滴,我们不需要有多完美,只需要用耐心,鼓励,去等待他们的改变。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让我们共同关心、关爱残障人士,
将爱,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版权所有 @ 2011 惠州市公民伙伴社工服务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2018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