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天地 Employees
Hot News / 热点新闻
Case 案例分享

【CP禁毒社工优秀案例】孤立无援的异乡人戒毒康复之路

浏览次数: 2092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资料:

小常(化名),男,祖籍云南,25岁

(二)背景资料

1.戒毒过程

服务对象于2014128日在部队服役期间因朋友诱惑吸食******,被查处后判处执行强制戒毒,同时被部队开除。2015128日从强制戒毒所转入县社区康复戒毒三年,但是因为当地工作滞后没有及时通知本人报到,至2019628日才开始进行社区康复,6月份回云南进行第一次报到后在务工地(惠环)进行定期报到,服务对象说还会接到毒友的“邀请”(比如一起出去玩玩;给个好东西试试等)自己较难拒绝,他担心因为自己毅力不够或者被朋友骗去复吸,选择到外地打工是想远离毒友圈,让自己在远离复杂的吸毒圈之后恢复正常的生活,由此看来服务对象的戒毒动机较强,但缺乏一定的拒毒技巧。

2.工作情况

服务对象20193月来到惠州打工,在仲恺某大型企业务工(流水作业),20202月服务对象因为吸毒案底被企业解雇,在异地面临失业问题,多次找工作也因为吸毒案底处处碰壁,也因为考驾照问题出现负面情绪。

3.家庭情况

服务对象系独生子,一家三口在云南生活,父母在当地做生意,家庭较为富裕,属于当地有名声家庭。服务对象与家人关系和睦,在惠务工时会定期与父母通话。服务对象有一在部队服兵役期间的女友,一起到惠州务工,女友知道服务对象吸毒案底时不离不弃,但是女方家庭不知道男方有吸毒案底,后女方家庭知道男方案底后两人分手。

4.心理状态

服务对象第一次到惠环街道社戒社康中心报到时少言寡语,女友在外较远处等候(后来谈话中了解到服务对象是因为担心女友受到歧视而不愿意一起进入社戒社康中心),之后建立关系后服务对象曾带女友一起进入办公室,20201月聊天中知道服务对象已与女友分手。服务对象曾多次提及因为案底在工作中也不敢说话,担心同事知道自己的过去,遇到民警也会掉头就走。

(三)问题确定

1.服务对象希望戒除毒瘾,但对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没有信心;

2.服务对象因为自己有吸毒案底而显得自卑,时刻担心自己的案底会被人发现而受到歧视;

3.服务对象面临感情破裂、异地失业的危机,因身处异地未建立较好的支持网络系统,未能较为迅速主动地处理面临的危机。

(四)需求分析

1.掌握正确有效的拒毒方式,提高拒毒能力。

服务对象在2015年出所后在云南本地生活,20193月到达惠州务工,期间4年偶尔联系当地毒友,收到毒友的“邀请”自己较难抗拒,且云南地区毒情较为泛滥,外在系统对于服务对象戒除毒瘾来说较为困难。虽服务对象有强烈意愿离开云南以戒除毒瘾,但自身支持及内在支持系统不足以支持服务对象有效戒毒,所以在社区康复期间,协助服务对象掌握正确的拒毒的技巧,是降低其复吸概率的主要需求。

2.正确认识自身过去的吸毒行为,消除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对自己吸毒行为感到懊悔,认为吸毒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因为吸毒没办法找到理想工作,受到别人的指指点点,过分担心导致行为变得小心翼翼,在路上看到警察都会担心被检查绕道而走,同事之间也无法坦然相处。服务对象存在有吸毒案底是可耻的无法被原谅的,所有人都会歧视的非理性认知。

3.丰富自身支持网络系统,提升处理问题能力。

服务对象身处异地,仅有陪同的女友为支持,无其他亲朋好友,期间出现于女友感情破裂的短暂危机,支持系统更加薄弱。服务对象在惠州务工时,出现失恋、失业、考取驾照遇到阻碍等短期危机时,因为缺乏支持网络,缺乏求助的对象和倾诉的群体,情绪上出现较大波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办法较为及时地处理。

(五)理论架构

1.合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

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服务对象觉得自己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C)是因为吸毒史(A)直接引发的,但是服务对象存在“有吸毒案底是可耻的无法被原谅的,所有人都会歧视他”(B)的非理性信念,导致服务对象情绪负面,无法正常结交朋友。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因为服务对象身处异地,没有可依靠的亲朋好友,面临短暂的危机事件时无法及时应对,社会支持理论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服务对象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社工通过提供一定的咨询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短期危机,提升处理问题能力,通过赋权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鼓励服务对象利用自身支持网络解决问题,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二、服务介入目标及策略

(一)服务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掌握至少3种拒毒的技巧;

2.协助服务对象减少非理性认知,与至少2个以上的同事之间正常交流自己的吸毒过去,并且主动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检测;

3.协助服务对象挖掘自身支持网络系统,建立至少2个以上寻求帮助渠道,更有效处理自身出现的风险事件。

(二)服务策略

1.建立专业关系,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制定服务计划。

通过访谈、电话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吸毒经历、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工作经历、婚恋情况以及戒毒意愿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服务对象基本档案,建立专业关系,挖掘服务对象需求,与服务对象达成协议并制定服务计划。

2.协助服务对象掌握正确的防毒拒毒的能力。

与服务对象一同学习拒绝毒品“邀请”的方法,在每次面谈过程中,社工统计服务对象与毒友的联系次数,鼓励服务对象与云南籍“毒友”减少联系至无联系,以推动服务对象更好地提升自我抗毒能力,提醒服务对象要坚守底线,抵抗住诱惑,后根据服务对象实际情况逐步减少督促次数,强化服务对象自身拒毒意识。

3.协助服务对象减少非理性认知,以正向心态面对生活。

引导服务对象表达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及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寻找ABC因素,分析不合理信念,运用倾听、支持、同理的技巧,帮助服务对象跨越对吸毒史的介怀,同时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吸毒不是万恶不赦的行为,是可以改正的,需要时间的验证。向服务对象澄清公安执法的必要性,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4.协助服务对象逐步构建自身的支持网络系统。

社工向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导,排解其因失恋、失业后的失落、悲伤的情绪,链接企业招聘信息、就业培训等资源提供给服务对象,同时协助服务对象在解决短期困难中进行经验总结,提炼自身及周边的支持性资源,赋权服务对象依靠自身力量,搭建自身支持网络,使他们提升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

5.回顾服务过程及服务成效,巩固成果。

社工与服务对象回顾服务成效,对服务对象目前的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强化服务对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工在服务后期澄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防止服务对象移情现象的出现。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结案前谈话,总结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增进服务对象对自己的信心,鼓励服务对象在结案后运用自身支持网络解决问题,同时也让服务对象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流程,不是被社工抛弃。

三、服务介入过程

社工共为服务对象提供9次异地尿检协助及面谈服务,提供线上咨询8次。

(一)2019年7月-11月,社工通过定期的尿检报到及电话回访,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吸毒史、吸毒原因、人际关系等详细资料,评估服务对象需求,与服务对象一起设定目标达成协议;社工在3次面谈中运用尊重、同理、真诚的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交谈,促进了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服务关系的建立,在第2次服务对象表露感受到社戒社康中心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热情后,邀请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女友到中心,第3次面谈服务对象与女友一同参与,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及人际关系方面评估到了服务对象的需求并与其一起制定服务计划。
(二)2019年11月-12月,运用“直接治疗法”协助服务对象掌握至少三种对其有效的拒毒技巧。每次服务对象到中心报到时,社工向服务对象提供宣传知识单张、禁毒知识公众号,与服务对象回顾以往的吸毒、戒毒经历。社工在聊天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是有强烈欲望想要戒除毒瘾的,但是缺乏督促对自己也产生怀疑,所以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契约,约定每周两次通过电话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并进行督促,在每次进行尿检报到及毛发检测中服务对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无吸食毒品行为。
(三)2019年11月-2020年3月,在第4次及之后的面谈中,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向服务对象做疗法解释,与服务对象一起找出ABC,进行分析诊断不合理信念,运用同理、支持、对质、自我披露的技巧,使服务对象修正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引导服务对象尝试通过向1-2名信任的同事讲述自己的经历及戒毒过程,以修正自己认为的外界对于“吸毒者不可饶恕”的不理性信念,最终服务对象向2名同事阐述自己的过去,并且获得理解,在面临失业困境的时候,服务对象得到两位同事的帮助争取到岗位利益。社工同步向服务对象普及相关禁毒法律知识,告诉服务对象在外出时面临公安执法时要配合,之后服务对象在外出时会向公安机关汇报自己的吸毒史并且主动接受调查。
(四)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接受管控过程中,服务对象曾多次向社工寻求帮助(如失恋、失业、考取驾照),社工为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面临失恋时鼓励服务对象向好友倾诉,寻找正确的倾诉途径;面临失业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分析自身优势和志向,鼓励服务对象自主寻找就业途径,最终服务对象自主寻求在超市就业。在考取驾照时,社工为提供咨询平台,为服务对象解答驾考问题。社工在解决服务对象短暂的危机的同时,通过链接多方资源(朋辈群体、政府、驾校),与服务对象逐步列清支持网络架构,推动服务对象自行解除危机。
(五)2020年6月,引导服务对象回顾以往的服务内容及成效,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身的支持系统,有意识地推动服务对象逐渐减少对社工的依赖性,形成自身的支持网络系统。强化服务对象自身戒毒动机及自我改变的动力。

四、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

1.服务对象掌握了三种拒毒技巧:一是更换联系方式,与云南毒友圈断开联系,离开毒友圈;二是远离高危场所,比如各类“夜店”和娱乐场所等;三是重建人际圈,进入新的工作环境,掌握外在支持系统的资源。

2.服务对象对于自己吸毒历史的释怀,在一开始不敢让自己女朋友进入办公室,到慢慢接受女朋友在旁倾听;从工作中不敢跟任何一个人倾诉自己的过去,到工作中有2个同事知道自己的过去并且在失业时帮助自己争取岗位利益。从一开始抗拒警察的出现,到后来外出搭乘交通工具时主动告知公安其身份并且积极配合。

3.服务对象从单纯依赖社工到学会自主寻求其他关系网络的支持(如情绪问题找朋友疏导、驾照问题在社工引导下自己寻求车管所的协助、逐步拓宽求职视角和主动寻找求职渠道,挖掘自身及周边资源协助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建立关系后主动寻求社工帮助的次数及频率由每个月3次降低到每2个月1次,并且会在事后与社工分享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

4.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经验总结,根据服务对象来惠前后的对比,服务对象已掌握向朋辈群体、当地政府、驾校、工厂企业寻求帮助等4个以上渠道,建立自身的支持网络系统,自主处理在异地出现的风险事件。

(二)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服务对象在第3次进行面谈的时候就表示十分开心能够在外地遇到如此积极、负责任的工作人员,每次向社工咨询完之后都会表达对社工的感谢,表示惠州是自己第二个家,因为在这里遇到不会歧视的工作人员让自己在社区康复报到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三)社工服务自评

社工在跟进过程中,一直保持尊重、积极、真诚的态度,给予服务对象足够的倾听和理解,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心和支持。服务过程中,社工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让服务对象看到希望,使服务对象在异地务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强的自信心。

五、结案

社工与服务对象回顾服务成效,对服务对象目前的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强化服务对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工在服务后期澄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强调社工工作时间,逐步减少与服务对象的谈话次数,防止服务对象移情现象的出现。服务对象表示服务成效已达成,自己成长了很多,感谢社工这一路以来的陪伴与支持。服务对象计划返回云南考取驾照,社工评估服务目标已达成,与服务对象说明结案,并说明在服务对象有需要的情况下如何接受社工服务。

六、专业反思

(一)服务对象层面

许多吸毒人员都存在非理性信念,本案例以调整吸毒人员的非理性认知角度入手,抓住此领域服务对象(不管本地还是异地)普遍存在的特征、需求,协助服务对象重拾潜能,学会自己建立和运用社会资源,融入社会。从而摸索出适用性强、具有可持续性的禁毒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二)支持系统层面

吸毒人员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给予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强大动力。

(三)社会的评价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康复人员在康复过程中的信息,因此消除社会歧视也是社会工作者在禁毒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方向,最大限度帮助社会面吸毒戒断人员回归社会,继而减少社会吸毒群体,降低毒品社会危害。

七、督导评语

郑平,中级社工师,惠州市社协督导助理:该案例目标制定,理论运用恰当,跟进过程也能紧紧围绕目标,目标达成情况较好,特别是在服务对象社会适应认知引导,社会支持网络拓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始终能运用“助人自助”理念,增强服务对象自身抵御复吸风险能力。

八、作者简介

林婉华,女,毕业于惠州学院,本科,就读社会工作专业。自2017年6月毕业至今,就职于惠州市公民伙伴社工服务中心,驻点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担任禁毒项目主管,持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从事禁毒工作时间达3年,主要负责全民禁毒工程、“8.31”工程及“6.27”工程工作的推进及开展,积极开展吸毒人员帮扶帮教、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本人遵循社工工作伦理,以人为本,进行走访、谈话收集多方讯息,建立服务对象档案,在岗位中充当润滑剂角色,从服务对象出发,链接多方资源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促进服务对象社会融入为目标,进行决策、法律、政策倡导。